自上月,陷入財務困境的太平船務(PIL)宣布從運營了十幾年的跨太平洋航線撤出后,剛剛,該公司又宣布正在出售船舶以籌集現金。
3月2日,萬海航運發布公告稱,將以總價不超過1.868億美元的價格,購買太平船務(PIL)兩艘11,923TEU集裝箱船。據了解,涉及的兩艘船舶為太平船務旗下的P級船舶,分別為“Kota Perwira”輪 (2018年建造,目前已改名為WANHAI 805)和“Kota Panjang”輪(2017年建造)。
▼萬海航運公告
另據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太平船務還有另外5艘船舶在市場上待售,分別為:
“KOTA GANTENG”輪 ,2475TEU ,2002年建造;
“KOTA GEMAR”輪 ,2475 TEU,2002年建造;
“KOTA GEMBIRA”輪,2475TEU,2002年建造;
“KOTA GUNAWAN”輪 ,2475TEU,2002年建造;
“KOTA CANTIK”輪,6606TEU,2012年建造。
此前,PIL在解釋退出跨太平洋航線的決定時曾表示,“這是對其業務進行重新戰略重組的一部分”,并且今后重心將轉為南北航線,如非洲、中東、印度、拉丁美洲和大洋洲。
根據最新的vesselvalue.com數據,PIL擁有89艘集裝箱船,價值16億美元。在受到新冠疫情沖擊,全球貿易增長停滯的背景下,業界重新開始猜測,太平船務甚至可能完全退出集裝箱班輪業務。
作為排名全球第10大集裝箱班輪公司,在2月初,由于燃油供應商的“問題”,PIL有六艘船在新加坡停泊。雖然該公司否認有船只因未支付燃油費用而被扣的報道,并強烈反駁了其拖欠租船費的說法。但是,這些謠言還是在市場上引起了極大的不安,據報道,一些貨代已被指示停止向PIL預訂艙位。
去年,PIL的集裝箱制造子公司勝獅貨柜(Singamas)以5.65億美元的價格將其在中國的大部分集裝箱制造工廠出售給了中遠海運集團。PIL與中遠海運集團保持著緊密的合作關系,在西非和東非貿易中擁有共享艙位的合作。分析師認為,中遠海運集團未來是PIL“最有可能的追求者”。
本文由“運去哪”編譯,綜合Splash24/7、中國航務周刊、Shippingnews轉載請注明來源